在线观看福利网站,丁香六月色婷婷综合网,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和日本免费不卡在线v

顧頡剛(1893~1980)?致陳懋恒、趙泉澄有關治學及人生自我剖白等重要信札三十通

圖錄號: 4426

估價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460,000(含傭金)

4426
顧頡剛(1893~1980)?致陳懋恒、趙泉澄有關治學及人生自我剖白等重要信札三十通
信箋三十通四十六頁(帶信封七枚)、文稿一頁
1931至1969年作
出版:1. 《顧頡剛書信集 卷一》圖版頁,中華書局,2011年。
著錄:2. 《顧頡剛日記 第二卷》P489、491,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3. 《顧頡剛日記 第三卷》P60、77、166、214、312、501,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4. 《顧頡剛日記 第四卷》P97、238,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5. 《顧頡剛日記 第七卷》P80、108、425、590、729,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6. 《顧頡剛日記 第八卷》P48、227、376、416、568,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7. 《顧頡剛日記 第九卷》P25,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8. 《顧頡剛日記 第十卷》P31、123、151、780,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9. 《顧頡剛日記 第十一卷》P151,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2007年。
10. 《顧頡剛書信集 卷二》P413-416、418-420、422-429、431-435、437-442、445-447,中華書局,2011年。
說明:趙泉澄、陳懋恒夫婦上款并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其中一通為其子趙之華、趙之云上款。趙氏夫婦均為顧頡剛燕京大學時的學生。1928年,陳懋恒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歷史系,成為顧頡剛的入室弟子,被顧譽為“一代才女”。顧頡剛晚年甚至希望由陳氏幫助其整理筆記,暗含托付身后文獻整理之意。
此為顧頡剛信札30通46頁、文稿1頁,圍繞治學、人生規(guī)劃和感想而作,作于1931至1969年間,即陳懋恒燕大畢業(yè)以至去世,具可見顧與趙氏夫婦維持終生的師生情誼,對了解顧氏事業(yè)、交游和內心世界頗為重要。
信件均完整收錄于《顧頡剛書信集》,著錄于顧頡剛日記,包含集中二人最早和最晚的通信。其中一通落款“顧銘堅”,非常少見。具體有:陳懋恒、趙泉澄夫婦上款29通45頁、文稿1頁,趙之華、趙志云上款1通1頁。其中毛筆頁有35頁。
信中直接提到毛主席、蕭公權、王崇武、范文瀾、鄧之誠(文如)、譚其驤、侯外廬、聶崇岐、朱士嘉、馮家升、姚從吾、吳世昌(子臧)、李鼎聲(平心)、呂叔達、曹未風、吳澤、卿汝楫、高君珊、丁君匋(大中國圖書局經理)、姚紹華(中華書局總局圖書館館長)等人,以及《禹貢半月刊》《地圖底本》《清代地理沿革表》、禹貢學會申請中英庚款補助金事,整理校對《史記》《資治通鑒》《尚書》,陳著《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異》,乃至改寫呂叔達《中國上古史演義》等著述和事件。
???其中,顧頡剛民國時期所作信札均圍繞陳懋恒的學業(yè)以及未來的學術規(guī)劃而作,陳懋恒代表作《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異》等均完成于此期間。1933年,因陳懋恒申請研究所獎學金失利,顧提議將《明代倭寇》“繼續(xù)研究,加以修改”,可于《燕京學報》專號中發(fā)表,“則研究所之獎金額固不難于稿費中得之”,并囑陳懋恒“學問之事,不進則退,愿益奮厲向前,勿以小挫自餒”,“以女士根底之切實,思想之縝密,但得作長期之研究,必無不成功之理”。在顧頡剛的鼓勵之下,陳氏《明代倭寇考略》于1934年6月在《燕京學報》專號中發(fā)表;1934年3月4日信言“《禹貢半月刊》,今雖無足重輕,只要地圖能出版,則將來可做之事盡多”,所及“地圖”即《地圖底本》。編繪《地圖底本》是禹貢學會的一項重要工作,由顧頡剛、鄭德坤編纂,吳順志、張頤年繪制,譚其驤校訂,1933年3月開始,至1934年4月完成39幅,顧頡剛當時以為此地圖很快即能出版,因此在信中頗為樂觀地說到“只要地圖能出版,則將來可做之事盡多”。然而經譚其驤審定之后,至年底時能夠付印的僅12幅;1936年7月9日致趙泉澄信提及禹貢學會申請中英庚款補助金事。此時正是禹貢學會成立不久,趙泉澄、馮家升均為學會專業(yè)研究員,顧頡剛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申請補助,作為學會設置各項工作人員以及開展工作之用,后共得補助款一萬五千元。
新中國成立后信札則著重記錄顧頡剛一邊努力適應新社會,一邊努力做學問的竭蹶歷程,含內心獨白——“剛自幼脫離現(xiàn)實,無政治興趣。不幸強敵見侵,激于義憤,頗有請纓之志,而認識不真,誤入歧途,致有不磨之玷。解放后自分安于落伍,但求有以餬口,而政府念其微技,招之入都。北京政治空氣濃厚,不許安心業(yè)務,欲從事馬列主義,則年事已長,前讀后忘,加以人事橫集,迄不得定為日課,苦痛既甚,疾病隨之”“所憾者,一生遭遇過于動蕩,所研究之若干問題,或有稿而未寫定,或但蘊蓄于心而未寫出,有似蠶之未作繭,不愿赍志以沒耳”。
1954年,顧頡剛被調往北京,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擔任毛澤東交辦的《資治通鑒》點校工作的總校工作。1955年8月23日在信中說“為了薪水不夠開支,不得不擠出時間做些業(yè)余的工作,因此接受了中華書局的約,替他們標點《史記三家注》,并加以校勘”。經濟困窘,又工作繁忙,日日開會發(fā)言,頓感疲憊不堪,顧氏在信中向陳氏抱怨,“這樣窮、忙、病三位一體的生活,我實在過不下去,但既在組織,又怎可脫離!因此,只得咬緊了牙齒苦撐下去”。
到1958年4月再給陳氏信中,顧氏態(tài)度已然發(fā)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謂“生當此日,必應整齊步伐,以同登社會主義大道,否則便為時代所淘汰,無幸免之道也”“特我輩自舊社會來,不能無舊社會之習氣,非施改革則步伐不齊,是以不惜用嚴厲之手段以為教育”。建國初期因社會身份和地位的轉變,以及世態(tài)炎涼的巨大落差感,加之繁忙的工作,一度萌生的“隱居思想”因身處 “只能促進,不能促退” 現(xiàn)今社會皆成“幻念耳”。
但當運動更進一步時,顧氏已經開始敏感地感受到此次運動不同之前的影響力。1965年1月21日信中提及,“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之下,空氣已變,個人工作已不當談”,并預言“此運動須綿延七年,剛宿稿恐已不能及身正定,在此大時代中正不必瑣瑣為個人考慮也”。
但無論其政治態(tài)度如何轉變,在學術研究上,顧氏依然秉持一貫以來的態(tài)度,校注《資治通鑒》,整理《史記》《尚書》等工作緊步進行,并邀請陳氏改寫呂叔達“中國通史演義”,將原稿中上古部分10萬字擴寫為《中國上古史演義》20萬字,交大中國圖書局出版,該書成為建國以后陳氏的代表作,后多次再版。
GU JIEGANG IMPORTANT AUTOGRAPH LETTERS SIGNED TO CHEN MAOHENG AND ZHAO QUANCHENG ABOUT ACADEMIC RESEARCH, INTROSPECTION, ETC.
Forty-six pages of letter and one page of manuscript
Dated 1931-1969
Illustrated: 1. Correspondences of Gu Jiegang, vol.1, plate,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1
Literature: 2.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2, P489 & 491,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3.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3, pp. 60, 77, 166, 214, 312 & 501,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4.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4, pp. 97 & 238,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5.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7, pp. 80, 108, 425, 590 & 729,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6.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8, pp. 48, 227, 376, 416 & 568,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7.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9, p. 25,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8.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10, pp. 31, 123, 151 & 780,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9. Diaries of Gu Jiegang, vol.11, p. 151, Linking Publishing Co., Ltd., Taipei, 2007
10. Correspondences of Gu Jiegang, vol.2, pp. 413-416, 418-420, 422-429, 431-435, 437-442 & 445-447,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1
Note: Dedicated to Zhao Quancheng and Chen Maoheng.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Zhao Quancheng and Chen Maoheng, and provided by their family.
約A4(大多數)??
RMB: 250,000-350,000
作者簡介: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誠吾,號銘堅,筆名頡剛、余毅、桂姜園等,室名晚成堂等,江蘇吳縣人,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派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教授。解放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員、中國史學會理事等職。
上款簡介:趙之云(1941~?),上海圍棋名手、圍棋史學家,1962年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四段棋手之一。后從事《圍棋》月刊編輯、寫作和圍棋史研究工作。先后編著撰寫了圍棋專著《圍棋實戰(zhàn)指南》《圍棋詞典》等論著。

版權聲明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