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福利网站,丁香六月色婷婷综合网,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和日本免费不卡在线v

揚州畫派精品齊聚西泠春拍
時間:2013/07/04 作者:西泠拍賣 來源:西泠拍賣


【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 7月14日 13:00】
【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 7月12日 15:00  2號廳】

中國的文人墨客,喜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感物喻志,將亮相2013西泠春拍的晚明名士陳繼儒所作《梅花冊》就印證了這點,該畫作著錄于《石渠寶笈》,經歷代寶藏,曾為乾隆皇帝賞玩,傳至嘉慶皇帝,后為定郡王載銓“有恒堂”珍藏,并有軍機大臣孫毓汶題簽,曾入藏故宮博物院,印信題識皆歷歷可數。梅花桀驁之姿所傳達的隱士品格,不僅為歷代文人贊頌,更得到帝王之家的推崇與褒揚,陳眉公愛梅、擅梅之盛名絕非虛譽。


2013西泠春拍 高翔 寒梅圖
設色紙本  扇頁
說明:唐嵩年上款。金農、陳章題跋。
16.5×50cm

而在揚州八怪中,汪士慎、高翔被稱為“梅花二友”,也有人將汪士慎、金農、羅聘、高翔并稱為“畫梅圣手”。眼前這幅扇面《寒梅圖》,即為今春西泠拍場上另一件以梅為題材的精品,由高翔畫梅,并由金農與陳章賦跋,贈與畫家唐嵩年。高翔深得石濤筆意,但在師門技法外能有獨到創(chuàng)新,其審美觀總是帶著秀逸的地域特色,這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無可掩飾的文化精神。高翔的梅,淡淡的、疏疏的,清清的,以疏枝瘦梅見長,全以韻勝。此扇面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直寫梅干, 干墨輔寫, 盤虬曲折,以濃墨橫向點苔,增添梅樹蒼勁峻峭之感。其飛筆點寫花蕊,花瓣卻用胭脂色隨意點染,一霎時便使畫面靈氣清揚。高翔的落款亦富于變化,十分自然。由于他工于篆籀,所以其行書帶有明顯的篆籀韻味,又以繪畫中簡、瘦、秀的筆觸入書,點畫之間饒有別趣;字體偏于瘦長、起筆與收筆有較重的筆力,多具姿態(tài),酣暢流利,氣勢貫通。其左右兩側,金農的漆書與陳章的行書賦跋又相映成趣,頗得工與趣,莊與諧的對比美感。


2013西泠春拍金農 漆書 友論
紙本  冊頁(二十頁,跋文一頁)1741年作
27.5×26.5cm×20  跋文:35.5×63.3cm

金農書于乾隆六年(1741 年)55 歲時的《友論》則為二十頁冊頁,越七百余字,其用筆完全拋棄了唐楷式的提按動作,筆劃少見粗細變化,基本是平抹的用筆搭接成字,甚至連豎直畫也以方側筆為之。其結構方整,中宮寬博,具有形方、筆方而沉厚的風格。相比較而言,高翔《寒梅圖》扇面上金農的題款則表現(xiàn)為更晚年時期的漆書風格,即中宮收緊,字的偏旁組合關系也有欹側變化。金農中年時期這一獨特的楷書風格,不僅受到他所研習的《禪國山碑》、《天發(fā)神讖碑》上的篆隸書體的影響,亦可能與他在山西游歷時見到的一些宋代抄經有關系。他晚年時還一再贊美這些佛經字體之美:”曇(石襄)村荒非故盧,寫經人邈思何如。五千文字思無恙,不要奴書與婢書。”事實上,在金農身后不久即出現(xiàn)了碑學書法。一百年后,當此書法冊頁輾轉流傳到同是中年的李瑞清手中時,他已然見證了金農當年的遠見卓識,又怎能不為其所堅持的自我與創(chuàng)新精神所感嘆呢?故此他在金農的冊頁《友論》之后,加上了一段跋語:“……舉世尚董書,獨能冥心追古,為舉世所不好之學……。”這是碑學道中后人對前輩的致敬。


2013西泠春拍 華嵒 翠柳春鳥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746年作
119×45.5cm

華嵒作為揚州畫派的一員,與金農、鄭板橋、羅聘、高翔等人有著相似的生存狀態(tài)和脫去時習的藝術主張,但在畫鳥畫畫風與技法方面卻有著不同于其他諸家的個人風格。他的花鳥畫“既不同于蔣廷錫的雍容華貴,鄒一桂的精細妍冶,沈銓的工謹濃麗,也不同于好友金農的古拙樸質,高翔的荒率冷逸、鄭板橋的瀟灑峭拔、李鱔的縱放酣肆,而是別有一種清新、明凈、秀逸、妍美的風神。

這幅《翠柳春鳥圖》作于1746 年,華嵒六十五歲時,正處于其風格最為成熟,花鳥畫大放異彩的創(chuàng)作繁榮期。只見幾枝嫩芽初露的細長垂柳在春風中搖曳、輕松舒展,兩只雀鳥一只佇立疏枝上、低頭下探,而另一只自由飛鳴柳下,并轉頭回望,動態(tài)多姿、生氣活潑。華嵒對禽鳥的感情尤深,幾乎所有作品中都有鳥的生動形象姿態(tài)的描繪,這是其他揚州八怪所不及的。他常以疏秀靈活的細筆精致描繪,并用簡括的筆法勾出枝椏,用干筆枯墨,賦以淡彩畫鳥的形體羽毛,質感極強,能生動地畫出禽鳥倒掛、展翅、飛翔等復雜活潑的動態(tài),簡練而傳神。在畫面的右側,華嵒以行書題詩一首:“金梭一雙擲,翠柳萬絲縈。小睡人初醒,咬咬春鳥鳴”。其行書亦頗具異趣,筆法外柔內剛,筆意蕭疏,風骨如仙,其字體的大小、行氣、間距都充滿灑脫、生動,墨色也富有變化,真可謂“高古直逼晉唐”。


2013西泠春拍清·高鳳翰手制缾硯
10.7×12×3.8cm
說明:硯為澄泥質,隨形,雕工樸拙,不事精巧,而得渾厚自然。硯身有多處銘文,依銘文可知此硯為高鳳翰為其子汝魁所作,名缾硯,取其戒口之意。配紅木嵌玉硯盒。

“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富收藏,精鑒別,嗜奇好古,尤愛制硯、蓄硯,曾收藏有千余方硯臺,且又擇其佳品鐫刻銘跋,將詩、書、畫、印與制硯相互交融,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今有一方高鳳翰手制澄泥隨形缾硯現(xiàn)身西泠春拍,是高鳳翰為其子汝魁所作。硯為澄泥質,隨形,雕工樸拙,渾厚自然。題名曰:“缾硯”。銘曰:“用以手,守以口”,款落“乙卯”,并有隸書“西園手制”四字,以小字注明“付汝魁”,配紅木嵌玉硯盒,硯盒上又以行書注明:魁兒性多率易,不知慎口,作此硯戒之。高鳳翰的嚴父愛子之情顯露無疑。

桃花庵鎮(zhèn)山之寶亮相西泠拍場
【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 7月14日 13:00】


2013西泠春拍 石莊 松壑靜居圖   
設色紙本  手卷    1686 年作
引首:26×86cm  畫心:26×260cm  題跋:26×110cm

揚州美術,最為輝煌的時期就是清代中期成為中國美術中心之一,并且產生了以“揚州八怪”為主體的清代揚州畫派。而揚州畫派的開山鼻祖就是畫僧石濤。石濤在揚州居住十載,賣畫、授教、交友、筑園,在揚州影響深遠。不過,石濤居揚,畢竟是以“客寓”的身份而出。石濤之后,又有一位以“石”為號的高僧蒞揚,這就是畫僧石莊。與石濤一樣,石莊最終也病疫于揚州,長留于揚州這方熱土。

石莊,清中期僧,字道存,號石頭和尚,上元人,出家于南京承恩寺,曾為淮陰湛真寺方丈,來揚州,曾任三賢寺住持,后居城外桃花庵,為庵僧方丈,成為一方禪院主人。

桃花庵辟處揚州長春橋,野樹成林,茅屋三四間,內值套數桃樹百株,半藏與丹樓萃閣,忽隱忽現(xiàn)。石莊生平喜結文字緣,善吹洞簫。其畫山水,筆則沉著,墨則濃郁,有磊落之概,無蔬筍之習,晚年作松石尤為獨絕,弟子西崖、竹堂、古濤、甘亭等皆從之習畫。因此石莊居揚州期間,慕名來桃花庵者,多為揚州本地以及來揚書法名流,以至“庵以畫傳”,“僧窩而為書畫舫矣”。

此次西泠春拍中一幅石莊《松壑靜居圖卷》,以水墨畫溪山無盡之景,曾作為揚州桃花庵的鎮(zhèn)山之寶而被長期被保存,具有獨特的藝術及文獻價值。其整體構圖即一反常態(tài)——我們知道,一般文人畫在表現(xiàn)山水長卷時,在構圖的虛實處理上,往往都會在起手處表現(xiàn)實景,在收尾處再放開。然而石莊此卷,則空出首尾兩端,作留白虛化處理。這種處理的方式,頗有佛教禪門教義中直指本心之妙。這對于觀畫者來說,傳統(tǒng)那種半尺望氣的方法,顯然難以盡窺其妙,非得整卷展開,方有豁然開朗、通脫頓悟之感。另外,在山腳處理上,作者也作了虛化處理,整卷山川如從水中浮出,令人作超脫塵世之想。

此卷曾經近代書畫家兼鑒賞家秦古柳(1909-1976)品題,卷首有其所題引首,拖尾有其跋文。值得關注的是,在秦古柳跋文之前,還有一段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題跋,出自石莊的弟子竹塘之手筆,其文曰:“祖師石莊老和尚足跡半天下,喜結文字交。年逾古稀,住錫揚城之桃花庵,為歸老計。一時名公如畢秋帆相國、翁覃溪學士、汪忍庵比部、丁硯林山人,莫不傾蓋與交。”

此跋中所提到的畢秋帆相國即畢沅,翁覃溪學士即翁方綱,丁硯林山人即丁敬。這些人都是在干嘉學術和金石碑版上堪稱當時造詣最高的人物。可見,石莊的山水畫風格,不但得真實山川造化之助,而且由于其曾經與清代干嘉時的主流文人圈子過從甚密,可以推測其藝術的品味除了禪門自身超脫妙悟之外,自然受到這個文化精英圈子的影響。這對于石莊生平文獻不足的情況而言,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在這段題跋中,我們還可以知道,這卷作品曾作為揚州桃花庵的鎮(zhèn)山之寶而被長期被保存,可見其重要意義。